当前位置 : 首页 > 快讯 >详情

同济大学对公众开放,是一个好的开始|新京报快评-天天微头条

快讯 来源 :新京报 2023-05-19 15:02:49

▲同济大学校园春色。图片来自同济大学官网

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17日起,同济大学对公众开放,校外访客无需再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可凭借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从指定校门进入学校。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也回应上观新闻称,已在着手开发建设个人参观预约系统,过渡期间,公众可以致电校园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老师帮忙完成信息登记后进入学校。


(相关资料图)

进入后疫情时代,高校该不该恢复对外开放,备受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关切。近日,一些高校有序恢复对公众开放的做法,用行动阐明了开放的态度,也给高校恢复开放开了个好头。

大学该不该像疫情前那样开放,各方站在不同立场已有充分讨论。支持开放一方从大学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学术交流等角度,举出诸多理由;而不支持开放或者希望严格限制开放的一方,则提出了校园安全、教学秩序等方面的担忧。

但是,和很多政策制定一样,决定大学该不该开放,要考虑可行性和持久性。从长远看,“堵不如疏”,大学严格限制开放带来的问题并不见得比开放少,疫情紧急状态下的封闭式管理也应取消了。

以某著名大学为例,目前只准许校友、师生亲友及公务往来人士等入内。但是,据媒体报道,付费入校成了一种“商业模式”。记者在网上找到提供“付费入校”服务的卖家,花100元就成功进入该校。提供收费服务的“黄牛”,很可能是通过在校生或教职工完成预约的。

诚然,学校可以加强管理,比如限制学生亲友入校的频次,要求学生亲自到校门口接人等。但是,这不仅增加管理成本,也给师生带来更多不便。“我必须要通过扫码才能进自己任教的大学校门。”不久前,北京一所高校教师就通过媒体抱怨,在有工作证和校内通行证的情况下,进自己工作的学校都很麻烦。

况且,只要外界入校需求存在,“黄牛”就不会彻底消失。更严格的管理措施,更有可能抬高“付费入校”的价格,给钻空子的“黄牛”创造赚取巨额利润空间。

应该承认,对部分高校来说,向社会开放确实会产生不少压力。尤其是本身具备“景点”特质的大学,过去疫情前每逢假期,大量游客熙熙攘攘,也给校园承载力造成冲击。不过,更加精细的开放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外来访客对教学秩序的潜在干扰。

多数游客参观北大、清华等名校,无非在校园地标景观前拍个照就走。不少学校的老校区、老教学楼,早已不再承担主要的教学功能,游客的参观需求和学生安静学习的需求并非不可调和。就此而言,高校可以划定开放区和不开放区,允许游客在指定范围参观游览。

对外开放以后,在科学合理评估校园承载力的基础上,学校依然可以采取预约入校的方式,在社会人员入校高峰采取限流措施,既满足游客合理参观需求,也防止短时间内大量客流涌入。

至于部分学生顾虑开放带来的校园安全问题,把社会人员一律视为“安全隐患”的想法无疑是非理性的。大学生终究要进入社会,要面对社会的风风雨雨。即便是“象牙塔”,也不能成为自我封闭的枷锁。

大学说到底还是公共资源,保持开放心态,才是一个成熟大学生应有的认识。校园严格限制向公众开放,也许能阻挡部分干扰和风险,但也阻挡了真实而丰富的世界。

还需要看到的是,在我国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众多游客向往的大学只是极少数。目前很多尚未开放的高校,不妨拿出“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特例”的态度,向公众敞开怀抱。

撰稿 / 南木(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陈荻雁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