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串点连成片 抱团奔共富 “四村联建”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条线路即可体验农耕文化、露营野趣、景区生态、鲜果采摘等各具特色的农文旅项目,在海门区常乐镇,这条贯穿该镇中南、颐生、官公河、八烈四村的旅游精品线,已逐渐成为乡村游的热门目的地。昨日,记者走在这条旅游环线上,满目皆风景。
地域相邻、文脉相通、产业相似,如何变星罗棋布为串珠成线?常乐镇通过“四村联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体规划、文旅项目互补,走出了一条“抱团”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文旅融合“做强”
(资料图)
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超15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7000万元……近年来,常乐镇文旅产业如火如荼,地处常乐主镇区周边的中南、颐生、官公河、八烈四村也乘着东风,打造起各自的文旅名片。然而,各村“单打独斗”,文旅产业单一,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导致这些村旅游经济不温不火,效益较低。
为实现文化共享、共同发展,2021年起,常乐镇依据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资源各具特色等条件,探索“四村联建”机制,促进“串点连线成片”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条路串起沿路风景,引来四海游客。如今,这条集合张謇故里小镇、颐生酒厂、乐番天、九龙岛湿地、汀村于一体的精品环线,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欢迎。五一期间,该线路迎来游客十万人次。
三面环水,交通不便,曾经的“吊车尾”官公河村,第一年就尝到了“四村联建”旅游线路带来的红利。“现在的官公河村,依托九龙岛文化湿地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海门地区有名的旅游村。”村党总支书记黄俊亮介绍。去年,九龙岛文化湿地公园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旅游产业营业额超过50万元,旅游业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整合资源“做大”
中南甜瓜、颐生番茄、官公河大米、八烈西瓜……临近端午,四季常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线上推出特色农产品组合定制款,颇受欢迎。“这样的农产品组合能满足多种群体的消费需求,上线以来平均每日能接120多单。”公司负责人许庆峰说。
常乐是农业大镇,四村都有自己的“一村一特”。去年4月,四村联合成立四季常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农业销售、物业管理、保洁服务、文旅产业等为主要发展方向,旨在增加村营收入、促进富民增收。一年下来仅农产品销售就为每村增加15万元的收入。
从探索的效果看,四季常乐公司无疑是成功的,周边的村民都很支持,他们把土地流转出来支持建设。“土地流转后,就在四季常乐里打工,土地租金加上打工收入,一年能有两万多。”颐生村村民张娟说。种植户也纷纷表示,与四季常乐合作后,销售难题迎刃而解。
四村今年创新“村、企、院”合作模式,由“四村”、四季常乐公司和省农科院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海门特色豆类产业研究院项目,预计可年产豆类食品2500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有望成为省级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检验“抱团”发展成效的试金石。建设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万亩官公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引进企业30多家……围绕突破“人、地、钱、技”等要素瓶颈制约,四村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资金、资产,“抱团”效应日益显著。去年四村总村营收入超900万元。
协同治理“做好”
走进中南、颐生、官公河、八烈各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美观的农家小院和清新自然的绿化环境,呈现出一幅村洁、景美、人和的幸福乡村画卷。而这幅美丽宜居乡村画卷的描绘,得益于四村聚焦生态共建,着力打造江海田园美丽乡村的绿色理念。
青山绿水田园美,宜居宜业宜乡游。去年以来,四村大力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科学治水、垃圾治理等措施,实现村落格局小而美,村居建筑秀而雅,公共环境朴而洁。“环境好了,设施全了,人气旺了,村民富了。”谈起四村联建带来的变化,颐生村村民施利民赞不绝口。
“在推进四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的乡村风貌,使得村村有特色。”常乐镇副镇长张春华介绍说。如今漫步各村,水清岸绿,四处见景。周末,从各地赶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生态共治是近些年四村协同治理的一个缩影。“围绕产业提质、风貌提升、治理提效、生活提品、争创示范等内容,四村列出了27项联建项目。”张春华坦言,“抱团”是好,但“搭伙过日子”却不易,特别是四个村子跨界合作,要考虑的事情千头万绪。“为此,四村每月至少召开两次碰头会,讨论近期遇到的问题并商讨出解决方案。”张春华说,未来常乐将以四村组团振兴为引擎,加快把四村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