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开平赤坎新区长啥样?8组设计方案率先“剧透”
日前,“未来赤坎:侨乡文化建筑新地标”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方案成果汇报会在江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举行,推进赤坎新区加快建设,进一步传承与弘扬赤坎华侨古镇建筑历史文化。
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资料图】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汇报会可谓“大咖云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建筑学家和教育家何镜堂,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赤坎新区总规划师刘珩,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张·雷设计研究联合创始人张雷,张·雷设计研究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雷晓华,PILLS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副系主任王子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章明,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BUZZ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庄子玉,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柳亦春等人。
相关专家学者、建筑师与江门市、开平市领导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现阶段成果的发布。从内容看,这次汇报会可谓干货满满,除了赤坎新区城市规划首度公开外,相关专家学者的8座文化建筑设计方案也同步发布,备受外界关注。
进展
各项目设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3月末,由开平市人民政府指导,赤坎镇人民政府和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风语筑公司”)联合发起的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项目正式启动,聘请何镜堂院士领衔8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主持设计8个特色文化建筑,以赤坎华侨古镇家族地域文化为蓝本,铸就未来赤坎的文化新地标。
时隔4个月,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项目的设计进度如何?在活动现场,风语筑公司作为项目联合发起人宣布,目前各文化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何镜堂院士致辞。
会上,何镜堂表示,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内核,也是城市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基。开平拥有深厚的华侨文化底蕴,是众多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在当下这个时代,保护和传承侨乡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期待通过政府、企业、建筑师的共同努力,将赤坎打造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华侨文化的新精神高地。”
汤惠红致辞。
江门市政协副主席汤惠红表示,作为华侨之乡,江门因侨而立,因侨而兴,因侨而文明,拥有着独具特色、中西合璧的侨乡风貌,彰显出兼容并蓄、包容开放的城市魅力。“接下来,希望开平市充分发挥侨资源优势,依托赤坎华侨古镇及赤坎新区等项目,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余中华致辞。
“当前,开平市正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推动赤坎华侨古镇和赤坎新区融合发展。”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表示,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方案成果发布凝聚着国内外知名建筑师的智慧力量,将以建筑为传承载体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赓续历史文脉,激活文化价值,展示开平侨乡文化特色,赋能开平文旅高质量发展。
开平市委常委,赤坎古镇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杰文则表示,“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不管是碉楼还是村落,都以建筑形态展现出当地文化独特之处;这一特点也为赤坎新区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全国2800多个古镇中,赤坎华侨古镇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其华侨文化资源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传承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推进中,我们也将继续做好协调,以呈现大家都满意的作品,共同打造赤坎独具本土特征的新地标、新名片。”
陈力娜致辞。
而作为项目联合发起方代表,风语筑首席文旅战略官、江门开平古建院专家顾问、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总策划人及项目总负责人陈力娜表示,项目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是政府、企业、建筑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赤坎计划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持续性项目,现在仅仅完成了建筑设计的一个标段。“作为侨乡,赤坎的故事仍然继续,我们接下来将继续深度挖掘,用艺术赋能侨乡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感谢推动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项目顺利进展、支持赤坎美丽乡村振兴的每一位前行者。”
亮点
赤坎新区城市整体规划首度公开
随着各个项目设计方案的出炉,赤坎新区轮廓初现,一个兼具侨乡特色和人文气质的文化建筑群跃然纸上,让人眼前一亮。
刘珩解读赤坎新区城市整体规划。
汇报会上,刘珩首先进行了赤坎新区城市整体规划的介绍。她认为,赤坎华侨古镇至今已有371年历史,当地建筑融合中西不同元素,形成了具有鲜明建筑艺术特色的古镇。“在赤坎新区‘消化’传统村落是一个非常有机的更新过程,所以赤坎新区的城市设计除了要延续其历史文脉,也要承载其未来发展的现实诉求。”
据其介绍,未来赤坎新区的城市规划将依托原有的村落肌理,形成立体商业街区。靠近湖面的部分,则呈现岭南园林的布局,从而打造一种差异化的商业模式组合。“我们还希望将古镇现有的观光小火车延伸至新区的核心部分,串联商业区以及几大文化建筑,激活新区和古镇的互动关系,从而激活整个文旅产业。”刘珩说。
随后,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8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分别从概念愿景、场地分析、建筑设计等方面发布赤坎新区特色文化建筑方案成果,具体包括司徒美堂纪念馆、城市地标建筑·市民活动中心、司徒氏图书馆、关族图书馆、赤坎乡村振兴馆、关族文化馆、赤坎1号、赤坎2号(以上项目均为暂命名)等。
盘育丹阐述司徒美堂纪念馆设计方案。
以司徒美堂纪念馆项目为例,会上何镜堂和盘育丹共同参与了设计方案阐述。盘育丹表示:“我们提取了‘中之圆、西之拱’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同时也吸取了骑楼、碉楼等本土艺术精华,还借鉴了岭南庭院等空间原型。”
该项目团队经过多方面的探索研究,最终以“拱影新韵、劵连侨心”为概念,通过小巧精致的尺度、地域性的材料运用以及结合自然的空间布局,力争打造延续侨乡文脉、融合中西文化且具有时代特色的地域文化建筑。
雷晓华介绍市民活动中心设计思路。
而作为城市地标建筑·市民活动中心项目的主持设计师之一,雷晓华一开始就深入思考了一个问题:赤坎新区需要怎样的地标建筑?市民需要怎样的空间?未来来到赤坎的人们又希望看到什么?
最终,雷晓华意识到,将设计思路融入项目所在的整体环境,也许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我们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本身即是山水,融入整体环境中。建筑整体以一座山塔意象纵向生长,顶部以竹材料打造诗意云顶,既是‘银信’情感的源起,也是放大版的骑楼单元意象,更是赤坎拥抱山海、面向世界的开放窗口。”
在阐述赤坎乡村振兴馆设计思路时,主持设计师章明表示,项目将结合培训、会议、展示、交流等功能,从尺度、功能和空间三个方面打造“渐进的建筑”,建筑形式从骑楼底层连续开放的街道布局中汲取灵感。
其他项目的设计思路同样“脑洞大开”。其中,王子耕负责设计的司徒氏图书馆项目,在整体布局上力图体现岭南建筑和开平碉楼的特点,并提炼了两个建筑概念:一个是院,一个是塔,以此创造具有仪式感的公共聚集性空间;刘珩负责设计的关族图书馆项目则聚焦“对历史经典建筑的当代化转译”,尽可能保留原馆的布局和造型以及钟楼元素,对原馆的造型进行了“抽象化”和“去装饰化”处理;孟凡浩负责设计的关族文化馆在设计中以“拼贴”的方式致意赤坎的建筑文化,采用了“十字轴线”的形式,一横一纵的两个轴线都设计成三进院落式秩序。
此外,庄子玉负责设计的赤坎1号项目坐落于河岸,计划以“红砖”材料探索空间塑造,采用向心式的布局,将聚集场所放在建筑中央,并设有一系列空间将它层层包裹,使建筑成为视线的焦点;柳亦春负责设计的赤坎2号项目则以碉楼为原型进行了抽象化提取,建筑由清水混凝土基座与钢结构屋顶构成,玻璃天窗提供采光,空间结构上则以底层中央为聚集空间,二层以回廊在其上方环绕,让建筑在夜晚仿若悬浮,形成水岸边独特的风景。
远景
打造全国首个侨乡文化建筑群新地标
赤坎华侨古镇是广东省和江门市重点建设项目,由上埠关族、下埠司徒氏在古镇东西两端聚居逐步发展而成。古镇拥有600多座骑楼,组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2007年,赤坎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今年1月,赤坎华侨古镇启动试运营。
今年1月,江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启动试运营,标志着这座拥有371年历史的华侨古镇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与此同时,作为古镇未来区域发展的延展地,赤坎新区的建设也开始进入加速期。
从这个角度审视,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赤坎新区要打造集乡村振兴与华侨文化为一体的多维度建筑群,通过政府、企业、建筑师三者共创,打造中国首个侨乡文化建筑群新地标。
这也是开平邀请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国内知名建筑师参与赤坎新区文化建筑群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背景。开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再造一座百年古镇”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华侨文化、打造以侨为主题的文化建筑群是建设更有特色、更有活力的赤坎新区的题中之义。
更重要的是,依托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建设,开平希望推动赤坎新区与赤坎华侨古镇相互促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记者了解到,赤坎新区是赤坎镇圩镇房屋整体征收的安置点,也是中国特色小镇、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的核心区,将与古镇区实现功能错位、业态互补。同时,赤坎新区承担古镇居民安置及赤坎文脉传承功能,以“百年后的古镇”为目标,按4A景区标准,在保持华侨特色建筑风格的前提下,融入“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打造富有侨乡特色的智慧小镇、绿色小镇和人文小镇。
数据显示,赤坎新区已规划总面积约2500亩,计划投资约70亿元。目前,赤坎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规划展示服务中心、侨小馆、安置房一二期等项目已交付使用。赤坎大道、新区尚义路、新区崇文路、安置房三期、华侨华人文化走廊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创意产业园城市配套道路(A1-A5段)工程、污水处理厂扩容及新区配套管网工程、中心市场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因地制宜,久久为功。不难预见,立足于传承与弘扬华侨文化,未来的赤坎既是向全球华侨华人敞开怀抱的共同故里,也将成为承载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董有逸
【作者】 董有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